W130 「普通讀者文學隨筆營」課後回應
學員:Roxanne Yang

上完這堂課,我不禁要抗議這個課程題目容易誤導人心,原本想既是「普通讀者」又是一字頭的課,門坎很低,一定是輕鬆愉快的文學欣賞課。不料,上起課來才知道,愉快是很愉快,也的確是豐盛的文學宴席,欣賞內容包羅了著名小說,散文,圖像,電影......,但卻絕對不能說是輕鬆。怎麼說呢?

原來生活在資訊爆炸的當今,身為普通讀者的我輩,早已被養成「被動」式的讀者,大量的媒體資訊文字不請自來,把你塞得飽肚,最後嘴養刁了,只喜歡吃沒營養的零食,眼睛跳讀與手滑螢幕的速度成正比。

「被動的讀」當然輕鬆,喜歡就多看兩眼,討厭的就敬而遠之。但壞處也在於,不主動覓食,讀了一堆沒營養的東西,吸收能力也跟著變差,遇到真正有營養有內涵的文學作品,反而沒有能力消化,不知從何解析起也分辨不出好壞,更別談如何吸收其精髓了。

這堂課就是來將你從「被動」的讀者,轉化為「主動」的讀者。教你如何接觸了件文藝作品,懂得揣測作者的用心,解剖創作的策略,分析其中用字遣詞、象徵、隱喻、圖像,再以讀後問題強迫你去思考何為作者的論點,是否同意或有所辯駁,這才算是真正消化吸收了作品的精華,咀嚼成為自己的養份。

這些閱讀的紮實工夫,從前只曾聽聞,進入了這堂課中才真正一一操練起來,閱讀佳作後輔以小組同學間你來我往的討論,我只能說,這堂課要入門的門坎很低,但踏入後才知其庭院深深,待賞遍院中奇花異草深,觀其雕樑畫棟之後,出了門來,不禁覺得自己不普通了起來。

「寫作,是閱讀的延伸」。身為一個愛讀成癡的我,卻深感這「延伸」伸得很不容易,人畢竟是好逸惡勞,如果沒有一番的訓練和紀律的養成,閱讀也很可能僅只是閱讀,不能進一步發展為與自己思想交融搏鬥過的文章。

在課堂中已覺內容豐富甚有開啟,回家後再細讀講義,更覺此課真是循序漸進,一點一滴教人如何從讀到寫,指出一條可行之路,讀與寫之間的距離,不再是「蜀道難,難於上青天」。

首先,鼓勵你在書中劃重點做記號。以前我讀書也會讀到手癢,在書上畫線眉批,內心會隱隱不安覺得自己破壞了書的完整,上了這堂課,講義裡幾篇文章旁徵博引的指出在書上作記號的好處,中外皆然,我的手癢還真癢得有道理,「不是毀書的行為,而是愛書的行為」。

其次教你寫筆記,原來古人所謂的「博學強記」的「記」,並非記憶的記,而是筆記的記,是以筆記來建立自己的資料庫,大凡佳文美詞典故義理,均可入庫。漸漸將我們從「普通讀者」督促為不只是「動眼」,也能「動手」的文字收集人。

然後是寫日記,Joseph Reynolds 之文「我想(也寫日記),故我在」,列出了八項寫日記的好處。經過課堂中將這篇文章詳細地評析審視、解剖回應後,動手寫的好處已經深印在學員們的腦海裡。不寫簡直是人生白活,不曾存在過?!想來令人心驚。

寫日記一直是我所熱中的嗜好,但寫著寫著也會懷疑,這到底有什麼意義?除了自己願讀也只願給自己讀,死後就隨之煙消雲散,這樣孜孜不倦地寫到底有什麼好處?有持續的必要嗎?讀了這篇文章後,重新找到了在日記裡安身立命的位置,原來這一切的讀、批、抄、寫,就是大江建三郎所謂的在做「傳承文化」的工作,真是讓人自我感覺良好,此生充滿了偉大的意義。

這堂課彌補了我不曾受過正式的「批判性思維的讀與寫」之憾,紮紮實實地教我如何賞析一切與文學相關的文字、圖像、電影等,使我畢生的夢想「隨手捻來皆是文章」,更靠近了一步,真是人生一大樂事也。